top of page
腕隧道症候群
腕隧道症候群的成因及處理方式
腕隧道症候群症狀:
常見症狀:包含手腕及食指、中指與大拇指疼痛與感覺異常(麻木及刺痛感)、手部無力及手部肌肉萎縮等,且在晚上症狀:會更加明顯,嚴重時會痛醒或麻醒。
腕隧道症候群成因:
腕隧道是由手腕骨上方韌帶所組成,當中通過多條肌肉與正中神經。當腕隧道內的肌腱使用過度,會導致肌腱發炎與腫脹而使正中神經受到壓迫,造成肌腱間及與正中神經之間的滑動不順。常見於工作上需要重複使用手腕的職業,如電腦使用者、木工、廚師、加工製造業等等。其他危險因子包含:手腕舊傷(關節炎、手腕骨折)、糖尿病、甲狀線功能低下、肥胖、懷孕女性等等。
腕隧道症候群處置:
1. 物理治療:使用超音波、電療、雷射及蠟療,增加局部血液循環、消腫、促進組織癒合及減少疼痛。
2. 徒手治療:針對緊繃的手臂肌肉由治療師的徒手筋膜放鬆技術進行放鬆,增加手部 肌肉的彈性及去除肌肉沾黏。透過神經與腕骨關節鬆動術,減少腕隧道內部沾黏以增加神經滑動性,減輕腕隧道壓力。
3. 運動治療:透過手部神經與肌腱滑動運動、手臂伸展運動,增加手部肌肉的彈性及去除肌肉沾黏。強化手腕、手臂及肩膀穩定力量,注意正確姿勢與用力方式,以避免錯誤使用手腕力量導致再次復發。
4. 輔具:穿戴手腕副木,維持手腕在休息放鬆的姿勢,避免手腕反覆使用。
5. 針劑治療:增生療法/PRP注射、類固醇注射可降低組織發炎及促進組織修復以改善症狀:。
6. 侵入性治療:腕隧道減壓手術,切開壓迫正中神經的橫腕韌帶,釋放腕隧道內的壓力。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