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媽媽手

媽媽手的成因及處理方式

媽媽手

媽媽手症狀:

接近手腕處的大拇指側,出現無法使力或持續疼痛的現象,早上起床時較為嚴重。常合併有上肢緊繃、局部腫脹等症狀:,且疼痛會輻射到前臂及拇指。當手腕進行抓握或扭轉的動作或拇指的反覆動作都會使疼痛加劇,例如:扭毛巾及滑手機。長時間若未進行治療,可能造成腱鞘肥厚的現象,形成凸起的腱鞘囊腫。


媽媽手成因:

醫學上稱為狹窄性肌腱滑膜炎,又稱狄魁文氏症,因為反覆過度使用,使伸拇短肌及外展拇長肌的肌腱鞘和滑膜發炎腫脹,導致通道變狹窄,嚴重時會造成肌腱沾黏,大拇指及手腕的活動受到限制。


媽媽手處置:

1. 物理治療:熱敷、超音波、雷射及電療等。如有紅腫熱痛的情形,則進行PRICE原則,讓長期使用的拇指與手腕停止活動,並改善肌腱滑膜發炎、腫脹及疼痛的情形。

2. 徒手治療:當大拇指肌腱腫脹及熱感逐漸消失,但手部活動時仍有明顯疼痛時,施予受傷肌腱深層按摩,以撫平肌腱和滑膜之間的疤痕組織,減少滑膜的刺激並防止肌腱滑膜的沾黏。針對緊繃的手臂肌肉進行放鬆,增加受傷肌腱的肌肉彈性,以免反覆受傷。

3. 運動治療:強化手腕及肩膀穩定力量,注意正確姿勢與用力方式,以避免錯誤使用手腕力量導致再次復發。

4. 藥物治療:口服止痛、局部注射。

5. 輔具使用:可配戴護腕或使用貼紮保護患部。

6. 針劑治療:針對嚴重發炎者可給給予局部施打類固醇進行消炎,但不建議重複施打,另外也可以施打高濃度葡萄糖、PRP等再生療法方式進行處置,尤其對於超過6週修復期患者也有一定程度功效。


bottom of page